上海老工业寻迹——火柴篇

“每次点燃火柴,微微光芒,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当你听到或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是否会对火柴的历史有所好奇?

   火柴是舶来品,清道光年间引入中国,国人称为“洋火”、“自来火”。1923年,日商燧生火柴厂在光复西路2521号建厂,后被瑞典火柴公司收购改为美光公司。洋火的侵入,拉开了民族实业家争相创办火柴厂的序幕,有“火柴大王”美誉的刘鸿生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组建了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洋火”一统中国的局面。全国解放后,由上海华光工业公司接管美光公司并改名为地方国营华光火柴厂。不久,刘鸿生企业旗下的荧昌火柴厂并入华光火柴厂。1966年10月23日,上海华光火柴厂正式更名为上海火柴厂。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火机、太阳能、电磁灶、微波炉等的大量普及,火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火柴生产产业也成为了“夕阳产业”,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在的光复西路上,上海火柴厂厂房已改建为商标火花收藏馆,外墙上一面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巨型“龙游”火花壁画,永远铭记着民族工业夹缝中求生存,逆境中求发展的坚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