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规划纲要》
		   		 
  	     
  			   
   2016年5月,时值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上海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施行5周年之际,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动员各界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志工作,普及地方志知识,促进社会读志用志,传播依法治志理念,使地方志工作更好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开展“地方志知识有奖问答”
   以规划纲要、地方志法规、普陀区区情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开展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刊载于《新普陀报》、普陀档案微信等平台,尝试通过网报结合的答题方式,为参与者提供方便。活动得到了区内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响应,部分居委、窗口单位主动收集群众热心参与者的答卷,统一邮寄反馈,进一步扩大了此项活动的影响力。活动期间,共收到200余份网络及报纸答卷。
举办“贯彻地方志规划纲要,推进依法治志”巡展
   精心制作宣传展板,分“领导重视”“依法治志”“虑远谋长”“前行道标”4个主题,图文并茂集中展示地方志法规、规划纲要重点及区方志办工作内容、成果。巡展覆盖普陀区图书馆、机关大院、万里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及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展览普及地方志工作相关知识,提升宣传效果,不断扩大知晓地方志法规和地方志成果的社会公众面。
地方志赠书活动
   地方志及年鉴作为详尽记录区域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情况的工具书,是广大群众了解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乡土历史教育的宝贵素材。法规宣传月期间,区方志办将一批地方志编纂成果送至万里街道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及普陀区图书馆,助推志鉴进社区、进学校、进图书馆,为居民、学生学习普陀历史文化、了解普陀社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赠送书籍包括《普陀区志》《普陀区志(1991—2003)》《普陀年鉴》(1995—2015)《汶川特大地震普陀区救灾资料汇编》《回眸——苏州河工业文明撷影》《普陀指南》《话说上海普陀卷》等。
开辟“普陀拾遗”专栏
   牢固修志为用观念,拓展开发利用志鉴资源的有效途径。在《新普陀报》上开辟“普陀拾遗”专栏,深挖志鉴中的史料,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普陀的原则,通过重新编排,转变为雅俗共赏的精品短文,增强其文化特色及可读性。现已发表4期,内容同步推送至上海普陀、普陀档案等微信公众号,受到广泛好评。
 
   本次地方志法规宣传月活动在普及法规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社会服务功能。一是扩大辐射范围,法规宣传活动进一步走出机关,走进社区、学校、公共文化场所。如有奖问答参与者覆盖面广,受众人数多,职业多样;巡展则选择人流量大、有代表性的场所展出。二是宣传途径多样化,充分结合传统与现代宣传方式,开辟线上与线下两种互动渠道,不同人群可以选择自己适应的方式便捷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三是打开与高校合作的通道,与华东师大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一方面区方志办将长期向华东师大图书馆提供地方志资源,供高校师生进行教学和研究开发,另一方面,相关展览也可依托华东师大,推介至市内其他高校展出,扩大影响。下一步将尝试与高校多方面多层次深入交流,提高志鉴学术性和服务性,有效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