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09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领导下,在市档案局馆的关心、指导下,全区广大档案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贯彻区委、区政府以及市档案局的工作要求,围绕档案工作为新普陀服务这个主题,积极主动工作,在深化档案服务工作,加强档案基础工作,强化档案重点工作等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档案服务取得新成效
政府公开信息集中受理工作不断深化。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贯彻《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配合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努力推进政府公开信息工作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充实,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做好政府公开信息目录编制规范、培训和指导服务的同时,加强对政府公开信息的接收工作,落实责任和人员,畅通联系渠道,健全送交机制,完善收集范围,理顺内部流程,以确保政府机关主动公开信息及时收集到位,著录编目到位,移交窗口到位,做到了政府信息公开收、管、用工作机制较好衔接,并通过采取每季度发布信息报送、查阅信息、编制服务指南、发放政府工作公报、充实文献、志书、年鉴等资料来扩大影响。6月1日,区政府信息公开受理中心正式揭牌启动,受到了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截止2005年末,区档案馆已接收45个政府部门送交的公开信息1228件,接受咨询受理200多人次。政府公开信息集中受理中心已成为争创文明窗口活动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政府亲民、爱民和为民的一座新平台。
积极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服务。2005年初,上海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商定配合先进性教育活动,联合举办《做时代先锋,为党旗增辉——建国以来上海市50名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档案文献图片展》,根据区委和上海市档案局的要求,明确由区档案局提供本区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档案文献图片。以后一个月内,我们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料,多方面开展展品征集工作。经过努力,我区报送了4位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档案文献图片,被市档案局选用3位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档案文献图片,像“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全国劳模徐虎;全国师德先进标兵,下岗后赴安徽砀山义务助教的查文红;多年如一日为民清道的陈扣娣班组。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个过程中,我们与区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取得联系,就抓好有关建档工作达成共识,联合下发了《普陀区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并积极做好有关收集归档移交工作的指导服务,明确职责,指定专人,把建档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档案资料的完整、系统,对今后工作查考、历史研究、经验借鉴、提供重要的价值。
主动为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服务。在创建文明城区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迎接上海市文明委的检查验收,我们主动与区文明办联系,就做好普陀区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文书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联合下发了《普陀区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文书材料收集工作的通知》,组织人员参与文明城区文书资料预检工作,有针对性地收集全区各行各业在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中形成的八个方面,102项指标体系,创建的特色介绍和工作成果以及奖牌奖杯、画册、照片、音像制品等各类资料,围绕创建文明城区的标准,进行了分类、整理、装帧,形成了本区创建文明城区597卷台帐,373件荣誉实物,84册资料进行集中展示,为文明城区的创建考核验收,提供佐证材料,全面反映我区创建文明城区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和品牌特色。全区1200多人次参观了文明城区创建档案资料展。
档案馆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按照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信息公开向社会提供利用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的四位一体功能要求,我们在积极探寻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内容不断深化,为公众不断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努力做到“五帮”,“一帮”年老视力差的利用者查阅;“二帮”提供信息量少的利用者查阅;“三帮”来电来函利用者查阅;“四帮”生活困难利用者免除查档费用;“五帮”档案不在本馆的利用者提供查阅线索。这些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方便了人民群众对档案的利用,使档案馆利用工作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也拉近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区档案馆年接待利用者2161人次,查阅利用档案4363卷次,提供开据有效凭证3199张。
二、档案基础工作取得新进展
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加强。全区绝大多数单位都比较重视本单位所形成的档案资源的收集、积累、整理、归档,西部集团、区总工会、文化局、卫生局等部门十分重视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音像档案现场摄录工作。区住宅发展局、区经委、商委等部门认真做好撤销机构档案移交工作。区疾控中心利用“十一”黄金周组织义务加班,将普陀区1958—2001年,全区居民的出生报告单进行整理归档,以便充分发挥生命档案资源的利用。区档案馆指导接收团区委、住宅发展局、商委、民政局、环保局等23家单位档案共10126卷进馆。为了便于进馆档案的利用,除纸质档案进馆外,全部接收机检式案卷目录,保证进馆档案的案卷质量和有效利用。区档案馆还向社会征集一些较珍贵历史资料,如1946年《上海县志》6本,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至第七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改善了馆藏结构,并跟踪重大城区建设,实地拍摄反映本区发展轨迹的照片120张。此外,还对馆藏原收集的档案资料和照片、音像制品进行了全面有序整理,整理征集6位名人档案32卷,特殊载体文字档案9卷、各种证书83张、奖状15张、实物5件、像章91枚、题词11张、照片39卷1347张、光盘26盘,对2004年的《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档案报》、《新普陀报》5种报纸49册进行装订进馆。配合市档案局“著名街区专题目录”编制,利用档案资源提供编制长寿路、武宁路、曹家渡街区图片专题目录信息照片162张,得到了市档案局的好评。2005年《普陀年鉴》全彩版编纂出版发行,《普陀区志》(1991—2003年)的续志工作各部门的初稿已形成,正进入文字修改,数据照片补充阶段。
档案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加强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是提高全区档案工作整体业务水平关键。2005年“归档月”活动以提高各单位档案案卷质量为主题,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别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全区各单位在完成2005年档案立卷归档过程中,都能严把案卷质量关,把合格的案卷质量作为提高本单位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前提。
教育培训继续受到重视。着重抓了第18期新进档案人员上岗必备7门课的培训班及专业技术人员第7期继续教育班,以及各种应知应会为补充的短训班。年接受资格岗位培训41名,接受继续教育26名,接受应知应会学习培训155人次,举办了第二期多媒体声像、照片档案资料的采集、整理、归档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声像档案的归档质量。通过了上海市档案局对我区2003—2005年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和验收。为拓宽档案人员工作视野,组织3批70余人跨系统、跨行业参观、学习、交流。
全区各单位的领导和档案人员高度重视档案安全保护。在办公用房调整搬迁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区档案馆加大对新接收进馆档案的安全检测和消毒力度,加强安保设备的维护,更换和安装库房电子安全门。
三、档案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档案行政管理职能得到加强。编制完成了普陀区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列入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中。积极贯彻《行政许可法》,做好档案规范性文件和行政许可主体的清理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上海市档案条例》,与区司法局、区法宣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上海市档案条例>的通知》,并以此为契机,对全区档案干部进行修订后《条例》的普法宣讲,组织300多名档案专兼职人员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知识月月赛”,在普陀档案网站开设《档案中的故事》普法专栏,以此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法规意识,推动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结合“四五”普法成果回顾,对全区110家单位进行了档案“四五”普法验收,合格率达98%,总结档案“四五”普法工作做法和成效。全面推行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强化监督与指导职能,加强对重点单位、重大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和销毁档案工作的依法管理、登记备案,完成了147家单位的重点档案登记备案工作,6家单位档案保管期限表备案工作,对2家单位档案延期移交进馆进行了审批。规范区属企业转制中档案流向,重视机构改革撤并过程中档案的处置,从源头上加强档案资源建设。依法对档案馆1971年至1975年28个全宗档案进行了开放划控鉴定。
回顾2005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去年本区档案工作之所以取得一定成绩,主要是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市档案局馆的精心指导,全区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档案局馆的要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档案工作还需要在进一步丰富和整合档案服务资源,加速推进信息化进程,开发公共服务功能为和谐新普陀服务、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档案工作等方面继续努力。